中科健康(體檢)廣場LOGO
工作日 07:30-16:30
        男 性
        女 性
 
  
網站首頁  |  按部位自助體檢   |   背部  |   椎體結核
  • 病癥特征
  • 病因
  • 檢查項目
  • 臨床診斷
  • 并發(fā)癥
  • 預防保健
  • 治療

      脊椎結核約占骨關節(jié)結核總數(shù)的75%,上世紀以兒童和青少年發(fā)生為最多,今年統(tǒng)計40-60歲為高發(fā)年齡。所有脊椎均可受累,但以腰椎為多見,胸椎次之,頸椎較少,骶椎中骶1較多,負重損傷為一誘因。

   脊椎椎體結核約占所有骨關節(jié)結核病人的50%~75%,曾多見于兒童,近年來青壯年居多,女性略多于男性。多發(fā)性身體負重較大的胸椎(40.3%)、腰椎(35.97%)、后依次為胸腰椎(12.77%)和腰骶椎(7.36%)等。有兩處椎體病灶者約3%~7%,而其間為無病的椎體所隔開,稱之跳躍型脊椎結核。



  椎體結核中的腰椎最多見,胸椎次之,其次為胸腰段脊椎、腰骶段脊椎、頸椎,骶尾骨最少見。這與椎體負重大,易于勞損,肌肉附著少和血液供應差有關。



   椎體結核按原發(fā)病灶部位可分為三型:
  一、中心型 

病灶位于椎體中心部,見于兒童。特征為以骨質破壞為主,椎體被壓成楔形,成人可長期局限在椎體中心,出現(xiàn)死骨,死骨吸收后,可出現(xiàn)空洞。


  二、邊緣型 多見于成人,進一步累及相鄰椎體。以溶骨性破壞為主,很少出現(xiàn)死骨,易侵犯椎間盤,引起椎間隙狹窄。


  三、骨膜下型 由于膿液沿著前縱韌帶上下蔓延,相鄰椎體前側部長期被骨膜下膿腫腐蝕的結果,多為繼發(fā)性,可同時累及數(shù)個椎體前緣。
  椎體結核常形成寒性膿腫,蔓延方式為,沿椎體骨膜下蔓延,形成廣泛的椎旁膿腫,再則是遠離病側形成流注膿腫。
  MRI表現(xiàn)為椎體邊緣的骨質破壞,常累及相鄰椎體上、下緣,破壞區(qū)周圍可見不同程度的水腫區(qū),呈 T1WI低信號、 T2WI等高信號,椎間隙變窄;
  CT表現(xiàn)為:(1)斑點、斑點狀、洞穴狀或蜂窩狀骨質破壞;(2)椎體骨質密度增高;(3)椎間盤破壞;(4)死骨形成;(5)椎旁膿腫,其內常有鈣化灶;(6)骨性椎管狹窄;(7)椎體壓縮改變.



      椎體結核常形成寒性膿腫,蔓延方式為,沿椎體骨膜下蔓延,形成廣泛的椎旁膿腫,再則是遠離病側形成流注膿腫。
  MRI表現(xiàn)為椎體邊緣的骨質破壞,常累及相鄰椎體上、下緣,破壞區(qū)周圍可見不同程度的水腫區(qū),呈 T1WI低信號、 T2WI等高信號,椎間隙變窄;
  CT表現(xiàn)為:(1)斑點、斑點狀、洞穴狀或蜂窩狀骨質破壞;(2)椎體骨質密度增高;(3)椎間盤破壞;(4)死骨形成;(5)椎旁膿腫,其內常有鈣化灶;(6)骨性椎管狹窄;(7)椎體壓縮改變.



     可引發(fā)以下疾。杭棺到Y核  、 脊椎結核并發(fā)竇道  、 脊椎結核并發(fā)截癱  、 脊椎結核后突畸形 、 脊椎結核寒性膿腫穿入空腔臟器



      據(jù)專家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許多表現(xiàn)在四肢、腰背、頸項上的病痛,其真正的病因是人體中軸——脊柱的病變。因此,做好脊柱的保健,可避免許多病痛。
  動 

      許多肢體的疼痛、麻木、腫脹感覺,多為脊柱病變引起(因腦血栓引起的一側癱瘓除外),只要脊柱的病變解除,其肢體的疼痛等癥狀就會自然消失。尤其是中老年人及常坐辦公室的人,一定要抽出時間活動脊柱,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骨質增生。
  防 

      主要指防寒、防濕、防風。不睡冰冷的地面、石板,可防止風濕性腰痛;長期坐辦公室的人經常變換一下體位,使緊張的肌肉放松,可防止因長期固定姿勢而引起的關節(jié)強直,韌帶硬化、凝固、勞損等退行性病變。另外還要學會“用腰”,在抬重物或彎腰時切不可在毫無精神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將腰由彎變直,或突然性地做腰部旋轉運動,以免造成韌帶拉傷、椎體移位。
  保 

      對于己患有脊柱疾病的人,除積極醫(yī)藥治療外,還應加強對脊柱的保護。如平時可束寬腰帶、佩帶腰背支架等,以防急性扭、閃、滑、擠等損傷;穿皮背心、皮褲、睡皮褥子,可防因風、寒、濕侵襲而引起的風濕性腰痛。
  練 

      適用于尚未患病及病愈者。常用的鍛煉方法有兩種:
  (1)燕式平衡法:俯臥位,胸腹著床,抬頭向上,兩手后伸狀如翅,兩腿伸直上翹,如飛燕一般,每日練習1~2次;
  (2)拱橋式背伸肌功能鍛煉:仰臥位,頭背肩足著床,兩手叉腰,兩肘及雙腳作支點,兩膝關節(jié)彎曲并抬起腰臀,像拱橋一樣,每次堅持1~2分鐘,每日1~2次,可增強背伸的力量,起到保護脊柱的作用。
  養(yǎng) 

      脊柱疾病患者特別是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逐漸減少,鈣質與維生素缺乏,所以中老年人應注意多補些鈣制劑及維生素,多食用魚油、蛋黃、牛奶、豆類、禽類、瘦肉、蝦米、骨粉、食用菌類、水果等,有利于脊柱的保養(yǎng)。

      按手術適應證,在全身結核中毒癥狀減輕后,擇期施行病灶清除術。手術采用的途徑,根據(jù)病情,客觀條件和術者所熟悉的途徑選取。胸椎結核一般采用胸膜外入路。年齡60歲以下,其心肺功能尚可,椎旁膿腫長、椎本破壞4~6個、死骨多,要準備椎前植骨者;或椎旁膿腫穿入胸腔或肺臟者可考慮經胸病灶清除。腰椎結核經腹膜外途徑,脊椎多段(跳躍型)結核病灶清除的原則:①優(yōu)先處理可能引起截癱的病灶;②兩段病灶嚴重性相近者,先處理上段,而后下段;③先處理較重者,而輕者可能經非手術治愈;④頸椎結核血供好,不手術可治愈。脊椎結核并發(fā)竇道經非手術治療3~6月未愈者,可手術治療。脊椎結核手術后一般臥床休息6~8周,脊柱疼痛減輕,原有膿腫消失,體溫趨于正常,血沉下降,脊柱結構穩(wěn)定者,可鍛煉起床。先自理生活瑣事,隨后逐漸加大活動量,并堅持化療滿療程。

   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200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骨科嘗試使用CT引導下病灶穿刺置管灌注沖洗提高病灶內藥物濃度的方法治療脊柱結核,到2009年底共治療376例患者,其中單純應用微創(chuàng)的方法治療321例患者。適應癥選擇 單純化療無效的活動期脊柱結核,沒有脊髓神經功能損傷,后凸畸形小于40度的者;對于Frankel C或D以下的,一般情況不適合進行開放手術的脊柱結核可以進行微創(chuàng)的術前準備,一旦脊髓神經損傷進行性加重,再進行開放手術治療。上頸椎的入路在后外側,下頸椎的入路在前外側,胸椎腰椎的入路在后側和后外側,髂窩的入路在髂前上棘附近。微創(chuàng)局部治療的時間是2-4月,全身化療時間同上。下床的時間根據(jù)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沒有脊柱不穩(wěn)定的患者,微創(chuàng)治療期間可以下地。存在脊柱不穩(wěn)的患者,疼痛消失后可以佩戴支具下地。治療效果:沒有接收過開放手術,病程在1年以內,治療期間沒有出現(xiàn)脊髓神經壓迫癥狀者,95%可以達到一次治愈的結果。對于有開放手術病史、病程超過1年、出現(xiàn)了脊髓神經損傷癥狀和體征者,有的需要結合開放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粟粒性肺結核患者需要優(yōu)先進行肺部疾病的治療;HIV患者需要優(yōu)先進行全身治療。脊柱結核治療的過程中,無論任何方法均可出現(xiàn)死亡病例。

體驗心得換一個 >

發(fā)表心得

 
 
最新公告| 公司介紹 | 專家團隊 | 合作網站 | 企業(yè)郵箱 | 贛ICP備13007198號-1
江西中科健康體檢中心@版權所有    贛公網安備 36010202000308號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2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