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健康(體檢)廣場LOGO
工作日 07:30-16:30
        男 性
        女 性
 
  
網(wǎng)站首頁  |  按部位自助體檢   |   頭部  |   小兒厭食癥
  • 病癥特征
  • 病因
  • 檢查項目
  • 臨床診斷
  • 并發(fā)癥
  • 預防保健
  • 治療

1.年齡 1歲以下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有明顯食欲低下者,多為疾病所致,特別應(yīng)注意敗血癥、結(jié)核病、佝僂病和各種營養(yǎng)缺乏癥等。幼兒和年長兒要特別注意各種不良飲食習慣和情緒等神經(jīng)精神因素的影響。
  2.家庭環(huán)境情況 家庭條件較好的子女,因過分溺愛,過分擔憂小兒健康和營養(yǎng),采取誘騙、打罵、多給零食等方法,企圖讓小兒多吃,結(jié)果常適得其反;一些父母對子女不夠關(guān)心,影響小兒情緒和食欲。
  3.食欲減退的程度 輕度食欲不良可能是正常個體差異或零食過多等不良習慣所致,嚴重食欲減退或拒食常提示潛在疾病的存在。
  4.有無伴隨癥狀 雖有輕度
       食欲不良,但小兒活潑、愉快、精神飽滿無癥狀者,多為正常。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熱者,多系結(jié)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疼和便血者應(yīng)注意胃、十二指腸潰瘍,寄生蟲等。伴反應(yīng)遲鈍,皮膚粗糙,少汗和發(fā)育不良者,應(yīng)注意甲狀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額、顱骨軟化等骨骼改變系佝僂病。

  遇有厭食患兒,首先要仔細詢問病史,作好體格檢查及必要的化驗。分清是否由于全身或消化系統(tǒng)疾病引起,是否藥物影響,有否微量元素或內(nèi)分泌素缺乏。還要調(diào)查患兒家庭、托兒所及學校環(huán)境,有無不良精神刺激與不良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然后確定病因。
  臨床上,常有家長自訴小朋友食欲不好,是不是得到“厭食癥”呢?其實,并不是憑“食欲不振”就診斷為“厭食癥”;所謂的厭食癥,必須先排除寶寶是否罹患有感冒或內(nèi)科慢性疾病(例如:長期泄瀉、慢性肝炎、肺結(jié)核),如果是因為上述原因,此時的厭食是自然的,等到疾病痊愈后,厭食應(yīng)該會改善;真正的厭食是指小朋友長時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這種情形一般連續(xù)兩個月以上,如此,才符合所謂的“厭食”。

       一、生病原因  

       厭食癥病因多種多樣,歸納有以下幾種:
  1.全身性疾病的影響 許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厭食的表現(xiàn),其中消化道疾病尤為明顯,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腸炎、長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厭食。
  2.藥物影響 許多藥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惡心、嘔吐,如紅霉素、氯霉素、磺胺類藥物等也可導致厭食。維生素A或維生素D中毒也表現(xiàn)有厭食。一些抗癌藥物更容易引起厭食。
  3.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內(nèi)分泌素不足 鋅缺乏常表現(xiàn)有厭食,某些內(nèi)分泌素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相對不足也可表現(xiàn)厭食。
  4.氣候影響 如夏天炎熱也是引起厭食的原因。
  5.喂養(yǎng)不當 這是當前最突出的原因,城市尤為明顯。原因是家庭經(jīng)濟改善、市場兒童食品供應(yīng)增多,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家長缺乏科學喂養(yǎng)知識,亂吃零食,過食冷飲,亂給“營養(yǎng)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反使食欲下降。
  6.神經(jīng)性厭食(anorexia nervosa) 僅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類厭食。發(fā)病因素與臨床表現(xiàn)如下:
  (1)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兒受到強烈驚嚇之后,精神萎靡、活動受抑制,食欲降低。這種厭食,往往時間不會太長,恐嚇心理過去食欲也就會恢復。
  (2)亞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離開親人及熟悉的環(huán)境進入托兒所或其他新環(huán)境時,對新環(huán)境不適應(yīng),情緒低落,食欲降低,有時飯后出現(xiàn)嘔吐。家庭不幸或父母離異等。
  (3)錯誤教育的影響:
  ①家長對兒童要求過高,限制自由,阻止與其他兒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響其情緒,使食欲降低。
 、诩议L過分注意兒童進食,反復誘導或以威脅手段致反感而厭食。
  (4)頑固性神經(jīng)性厭食:個別女孩神經(jīng)性厭食可十分嚴重,病人極度消瘦,無力,與嚴重營養(yǎng)不良有類似之處。如體溫偏低,怕冷,心率減慢,血壓偏低,肢端發(fā)紺,年長女孩有閉經(jīng),貧血,并有維生素、蛋白質(zhì)缺乏的特征。
  二、發(fā)病機制
  1.疾病影響 急慢性疾病可導致胃腸動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厭食,當今已受到重視。幾乎所有抗生素長期應(yīng)用都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微生態(tài)失衡,造成腹脹、惡心與厭食。
  2.氣候 氣溫高、濕度大,可影響胃腸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減少等,致消化功能下降引起厭食。
  3.喂養(yǎng)不當 正常兒童每隔3~4h胃內(nèi)容物排空、血糖下降,就會產(chǎn)生食欲。喂養(yǎng)不當或飲食習慣不良,如吃飯不定時,飯前吃零食或糖果,胃內(nèi)總有東西、血糖不下降,就不會有食欲。
  4.情緒因素 強迫喂食,引起兒童反感,各種影響兒童情緒的因素,均可導致厭食。
  5.頑固性神經(jīng)厭食 患兒內(nèi)分泌檢查,尿內(nèi)17-羥類固醇排出低于正常,血漿皮質(zhì)醇的含量正;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tǒng)對地塞米松的反應(yīng)受到抑制。這些變化亦可見于重度營養(yǎng)不良。有人提出此類病人可能有間腦-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功能缺陷,是為病理基礎(chǔ)。此外神經(jīng)性厭食時,血漿生長激素對低血糖反應(yīng)減弱,而其他營養(yǎng)不良則正;蚣訌。厭食患兒對左旋多巴的反應(yīng)亦受損害。這兩種反應(yīng)與邊緣系統(tǒng)下丘腦的功能有密切關(guān)系。有的作者懷疑與下丘腦調(diào)節(jié)食欲的整合中樞功能紊亂有關(guān)。

       1.胃腸道出血時胃管內(nèi)抽出咖啡樣物質(zhì)及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血紅蛋白水平降低;
  2.血清電解質(zhì)、血糖、血氣、血漿滲透壓反映機體內(nèi)環(huán)境是否平衡;
  3.腹脹者肝腎功能、血清心肌酶譜等監(jiān)測觀察全身各臟器功能損傷程度;
  4.纖維胃鏡檢查是早期確診應(yīng)激性潰瘍的主要方法,選擇性血管造影可見造影劑外溢成一團積聚在血管旁而久不消散,X線平片見腹腔內(nèi)有游離氣體時提示潰瘍穿孔,超聲圖像可有胃壁增厚、粘膜皺襞肥大等。

  很多情況和疾病均可使食欲減退,其中以習慣不良、缺鐵性貧血、佝僂病、寄生蟲病、結(jié)核病和傳染性肝炎較多見,詳見有關(guān)章節(jié)。
  1.習慣不良 除家庭環(huán)境和病史中有明確飲食習慣不良外,必須排除有關(guān)疾病因素,方能診斷,并注意糾正不良習慣,要循序漸進,正確誘導和鼓勵。
  2.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小兒的多發(fā)病,缺鐵不僅導致貧血、代謝障礙、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和行為異常等,還可引起胃酸減少,胃、十二指腸炎,腸黏膜萎縮和吸收功能障礙等胃腸消化功能異常,影響小兒食欲,甚至生長發(fā)育。應(yīng)提倡鐵強化食品,進行群體預防。經(jīng)血紅蛋白、血清鐵、總鐵結(jié)合力、紅細胞內(nèi)原卟啉和血清鐵蛋白等檢查證實診斷者,及時用鐵劑治療。
  3.鉤蟲病 對鉤蟲流行區(qū)小兒有貧血、異食癖和精神食欲差者,應(yīng)檢查大便常規(guī)找鉤蟲卵,確診后及時驅(qū)蟲,并給鐵劑。

       本病長期得不到緩解,可并發(fā)疾病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甚至引起發(fā)育障礙等。小兒處于不斷生長發(fā)育中,相對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各種營養(yǎng)素供給。如果各種營養(yǎng)素供給不足,不但會影響小兒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嚴重時使生長發(fā)育停滯,體內(nèi)臟器萎縮,這樣必然會影響小兒的正常免疫系統(tǒng)。如由于厭食導致的嚴重的蛋白質(zhì)--熱能不足營養(yǎng)不良患兒,可出現(xiàn)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和血清抗體減少,因而容易發(fā)生各種細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且感染往往持續(xù),遷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表現(xiàn)為反復感冒、發(fā)燒,或反復咳嗽、不吃、不好動,體重不增,個兒不長。

  首先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動物食品含鋅較多,須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此外可增加鋅的攝入量,于100g食鹽中摻入1g硫酸鋅,使鋅的攝入達到標準用量(約每日10mg),食欲可以增加。如有慢性疾病和營養(yǎng)不良,須及早治愈。
  對孩子厭食的心理矯治,應(yīng)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給孩子做出好榜樣。事實表明,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則孩子多半也是個厭食者。
  2.注意引導。當孩子不愿吃某種食物時,大人應(yīng)當有意識有步驟地去引導他們品嘗這種食物,既不無原則遷就,也不過分勉強。
  3.創(chuàng)造好的吃飯氣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攝食。
  4.不要使用補藥和補品去彌補孩子營養(yǎng)的不足,而要耐心講解各種食品的味道及其營養(yǎng)價值。
  小兒厭食癥食譜(僅供參考,具體需要詢問醫(yī)生):
  【檳榔粥】
  [配料]檳榔15克,粳米60克。
  [用法]先用檳榔片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稀粥。每日空腹服1~2次。
  [功效]消食導滯,行氣除脹。主治食積氣滯,脘腹脹痛,大便不爽,厭食不欲飲者。附:本方不宜久服,一般以2~3天為1個療程。對脾胃氣虛,中氣下陷者應(yīng)當忌用。若加重方中檳榔用量,可適用于腸道寄生蟲引起的厭食。
  【白術(shù)豬肚粥】
  [配料]白術(shù)30克,生姜2克,檳榔10克,豬肚1個,粳米60克。
  [用法]豬肚同白術(shù)、檳榔、生姜共煮,至肚熟時,取汁,以湯入粳米煮粥。以麻油、醬油拌豬肚,佐餐藥粥。
  [功效]健脾益氣,消食和胃。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不思飲食,脘腹作脹,大便泄瀉。
  【麥芽粥】
  [配料]麥芽50克,粳米50克。
  [用法]麥芽與粳米煮粥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主治小兒厭食,乳食停滯者。
  【小兒七星茶沖劑】
  [配料]薏米、谷芽各50克,山楂25克,淡竹葉35克,鉤藤18克,蟬蛻、甘草各6克,蔗糖適量。
  [用法]以上諸藥粉碎拌勻,每次取3~6克,開水沖,代茶溫飲。
  [功效]健脾胃,清煩熱,寧心志。適用于小兒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小便短赤,夜臥不寧。
  【橘皮鯽魚湯】
  [配料]鯽魚1條,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1克,蔥適量。
  [用法]將鯽魚洗凈,生姜洗凈切片與各味藥用紗布包好放入魚腹內(nèi),加水適量,小火燉熟,加鹽、蔥少許調(diào)味,空腹喝湯吃魚肉(須仔細挑去魚刺)。分2次服,每日1劑,連服數(shù)天。
  [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
  【橘皮山楂茶】
  [配料]橘皮15克,焦山楂、萊菔子各10克。
  [用法]將上3味共制粗末,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2歲以下小兒藥量減半。
  [功效]健脾開胃,化食理氣。適用于小兒厭食。
  【波蘿湯】
  [配料]菠蘿肉250克,白糖適量。
  [用法]將菠蘿肉放入淡鹽水中浸泡10分鐘,然后切成小塊,加水煮湯,調(diào)入白糖即成。每日1劑,連服5~7日。
  [功效]補脾益胃,潤腸通便。適用于小兒病后不思飲食、大便秘結(jié)等。
  【小兒消食粥】
  [配料]山楂片10克,高粱米50克。
  [用法]將山楂片和高粱米一起置于鐵鍋,文火炒焦,取出壓碾成粗粉,置于沙鍋,加水煮成粥。不滿1歲,每次取10克消食粥,每日3次;2~3歲,每次取20克消食粥;4~5歲,每次取30~40克消食粥食用。調(diào)味可加適量的奶粉和白糖。
  [功效]健脾消食。主治小兒厭食、小兒消化不良。
  【八仙糕】
  [配料]芡實、山藥、茯苓、白術(shù)、蓮子、薏苡仁、白扁豆各150克,黨參50克,糯米粉1000克,麻油100克,白糖250克。
  [用法]將芡實、山藥、茯苓、白術(shù)、蓮子、薏苡仁、白扁豆、黨參,曬干后共研為細粉,過篩。把上粉同糯米粉、白糖及麻油一并拌和均勻,然后加水適量,如常法揉成面團,壓入木模,做成小餅塊。把小餅塊放入蒸籠內(nèi),蒸熟后曬干,備用。每日早晚空腹食用,每次1~3塊,用開水調(diào)服或嚼服,連服半月。
  [功效]健脾益胃。適用于小兒脾胃虛弱所致的厭食,泄瀉,消化不良,腹脹便溏,面色萎黃,形體瘦弱等。
  【糖漬金橘】
  [配料]新鮮金橘、白糖各500克。
  [用法]將金橘洗凈,壓扁,去核,放入瓷器內(nèi),加白糖250克拌勻,腌漬1晝夜,待金橘浸透糖后,放入鍋內(nèi),加水少許,燒沸后以文火熬至汁液耗干,離火,候涼,再拌入白糖250克,然后放入搪瓷盤內(nèi),風干數(shù)日,即成金橘果脯,裝瓶備用。隨意食用。
  [功效]理氣開胃,消食化痰。適用于小兒厭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悶腹脹,痰多。
  【燉蘋果泥】
  [配料]蘋果1個。
  [用法]將蘋果洗凈,去皮,切成薄片,放碗內(nèi)加蓋,置鍋中隔火燉熟,用湯匙搗成泥狀,喂幼兒服食。
  [功效]適用于小兒厭食。
  【山楂萊菔子散】
  [配料]山楂360克,萊菔子90克。
  [用法]將山楂燒存性,與萊菔子共研細末,混勻備用。每服3克,日3次,粳米湯送服。
  [功效]健脾行氣,消食化積。適用于小兒厭食。
  【雞內(nèi)金粥】
  [配料]雞內(nèi)金5克。
  [用法]雞內(nèi)金炙酥研末,拌入粳米粥內(nèi)食用,甜咸自便。
  [功效]消積化滯。主治小兒厭食,面色無華,時而腹痛腹脹,矢氣惡臭者。
  【山楂餅】
  [配料]山楂15克,雞內(nèi)金7.5克,山藥粉、麥粉各75克。
  [用法]將山楂、雞內(nèi)金研為細末,與麥粉等加清水適量揉為麥團,捏成餅,放油鍋中煎至兩面金黃時即成,每日1~2劑;?qū)⑸介㈦u內(nèi)金水煎取汁與山藥粉、麥粉和勻,如法做餅服食。
  [功效]健脾消食。適用于小兒厭食。
  【蘿卜餅】
  [配料]白蘿卜350克,瘦豬肉150克,山藥粉、麥粉各適量,蔥、姜、椒各適量。
  [用法]將蘿卜洗凈切絲,炒至五成熟,與豬肉同剁細餡,加蔥、姜、椒、鹽等拌勻,麥粉加清水適量做成麥團,拌成麥皮,以蘿卜餡為心,麥皮為皮,做成夾心小餅,置油鍋中烙熟服食。每日1~2次,空腹服食。
  [功效]健脾消食,和胃化痰。適用于小兒厭食。
  【扁豆苡米粥】
  [配料]扁豆20克,淮山藥15克,苡米10克。
  [用法]將扁豆、淮山藥、苡米等洗凈一同放入沙鍋,加水煮沸,文火煮成粥。每日1次,連服5~7天。
  [功效]和中健脾,消暑化濕。主治小兒厭食。
  【山楂片】
  [配料]市售山楂片。
  [用法]1~3歲幼兒,每天吃山楂50克;3~6歲幼兒,每天吃100克。均分3次飯后吃。連吃7~10天。
  [功效]消積化滯。主治小兒因乳食停滯厭食,面色萎黃,毛發(fā)不榮者。山楂片健胃消食,善治乳食積滯;但不宜多食,多食反會呆胃,這是因為小兒脾胃比較虛弱,過食傷胃,降低消化功能。
  【淮山鴨肫粥】
  [配料]淮山藥15克,鮮鴨肫1個,粳米50克。
  [用法]鮮鴨肫洗凈,切成片,粳米洗凈,和淮山藥等一同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煮沸,文火煮成粥。每天吃1次,連服5~7天。
  [功效]補益脾胃。主治小兒厭食。
  【豬肚大米粥】
  [配料]豬肚250克,大米100克,鹽少許。
  [用法]先用鹽將豬肚搓洗干凈,切小丁,與大米煮成爛粥,加鹽調(diào)味,分次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養(yǎng)胃之功?芍涡菏秤徽瘢『筇撊,四肢乏力。
  【蘿卜酸梅湯】
  [配料]鮮胡蘿卜 50克,酸梅5枚,鹽少許。
  [用法]先將胡蘿卜洗凈,切片,加清水1大碗,同酸梅共煮,煎至半碗,加食鹽調(diào)味。
  [功效]生津養(yǎng)胃,促進食欲。對于津液不足、厭食的患兒效果甚佳。

  一、治療  

  1.合理喂養(yǎng) 大力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做到合理喂養(yǎng)。4個月以內(nèi)的嬰兒最好采用純母乳喂養(yǎng)。純母乳喂養(yǎng)的小兒很少有厭食。按順序合理添加輔食,不要操之過急。小兒飲食以主副食為主,不亂加額外的“營養(yǎng)食品”。
  2.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 定時、按頓進食,飯前不吃零食(包括飲料),以免血糖升高影響食欲,飯后吃水果,睡醒午覺可以集中吃些糕點和糖果。家長要注意經(jīng)常變換飲食的花樣品種、葷素搭配、不要偏食。要保持輕松愉快的進食情緒。因種種原因,即使有幾次小兒進食不好,也不要著急,不要威協(xié)恐嚇小兒進食,也不要乞求小兒進食。一餐不吃、不必顧慮,也不要再用零食補充,下餐餓了自然會吃。
  3.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如為全身疾病引起的厭食,原發(fā)病治愈后,食欲自然會增加。
  4.停用引起胃腸反應(yīng)的抗生素及其他藥物。
  5.糾正微量元素缺乏 若有缺鋅,口服葡萄糖酸鋅,每天1~1.5mg/kg,2次/d口服。
  6.助消化劑 口服胃酶合劑或干酵母片對增進食欲有一定作用。
  7.胃動力藥 如多潘立酮(嗎丁啉),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促進胃蠕動,加快胃排空,能減輕腹脹、制止惡心、嘔吐,對胃腸動力障礙引起的厭食有較好的作用。劑量:每次0.3mg/kg,3次/d口服。療程4周。
  8.激素療法 一般不用,對嚴重頑固性厭食癥可考慮應(yīng)用:①潑尼松(強的松)。每天0.5mg/kg,3次/d口服。②小劑量胰島素,用于頑固性厭食,胰島素3~6U加于10%葡萄糖250~500ml靜脈點滴(1U胰島素至少給葡萄糖4g),均能增加食欲。
  9.針灸與捏脊療法 有一定效果。
  10.神經(jīng)性厭食治療 首先要消除引起患兒不寧的各種精神刺激因素。改變不正確的教育方法,使患兒產(chǎn)生良好的情緒。用針灸配合語言暗示有較好的作用。常用穴位為安眠2、足三里、合谷等。
  國外有采用抗抑郁藥,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以改善患兒的情緒,提高患兒對進食的興趣。劑量:12.5~25mg/kg,口服,每晚1次,在睡前0.5~1h服。一般在6~12天后見效。此外,抗組織胺和抗5-羥色胺藥,賽庚啶(Cyproheptadine),可作為食欲興奮劑,有一定效果。劑量:每天0.25mg/kg,分2~3次口服。
  11.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辨證施治小兒厭食癥有獨特的效果。因此了解中醫(yī)對厭食癥的理論,學會中醫(yī)治療實為重要。中醫(yī)認為:“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脾主運化”。厭食癥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調(diào)。
  (1)原因:
  ①食滯:小兒臟腑嬌嫩,加上飲食不知饑飽,易傷及脾胃,造成“食滯”,“脾胃不和”,運化功能失調(diào),故出現(xiàn)厭食。這是最常見的原因。食滯日久,滯熱內(nèi)生灼傷陰液,耗傷正氣,導致虛像畢露,遂轉(zhuǎn)為疳癥(營養(yǎng)不良Ⅱ?、Ⅲ?)。
 、谄瘢憾嘁娪诖蠛,歷夏季,暑濕之氣偏盛,濕邪內(nèi)侵,脾被濕困,運化受阻,引起厭食。
 、巯忍觳蛔、元氣虛弱:因早產(chǎn)或其他原因,使小兒發(fā)育不成熟,小兒先天元氣不足,腎氣不充,脾胃功能虛弱,運化無權(quán),發(fā)生厭食。
 、芷⑽柑撊酰阂蛑夭』蚓貌。龤馓澐,傷及脾胃,脾失健運,引起厭食。
  (2)辨證施治:
 、偎奘惩⑵⑽覆缓停褐髯C: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吐有殘食、味酸臭。便溏不消化,乳兒有奶瓣,或大便秘結(jié)。脘腹脹滿,或有腹痛,煩躁好哭,夜眠不實。苔淡黃膩,脈滑有力。
  治則: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方劑:保和丸加減。常用藥:藿香、陳皮、焦三仙、萊菔子、砂仁、茯苓。煩躁不安、夜眠不實:加鉤藤、珍珠母。便干:改焦四仙。便秘:加熟軍。
 、谄⒈粷窭、運化失調(diào):主證:多見于大孩,近期曾患過暑濕感冒,面色萎黃,身困乏力,口膩乏味,不渴,或有便溏。苔白膩滿布,脈濡緩。
  治則:健脾燥濕、調(diào)中和胃。
  方劑:三仁湯加減。常用藥:杏仁、生薏仁、白蔻、陳皮、滑石、茯苓、焦三仙、砂仁、藿香。
 、巯忍觳蛔、元氣虛弱:主證:嬰兒早產(chǎn),生后哭聲微弱,氣息低微,肌膚松軟無力,面色黃白,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則:健脾益氣、調(diào)中和胃。
  方劑: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常用藥:黨參、茯苓、白術(shù)、山藥、陳皮、砂仁、炒谷麥芽。
 、芊e滯日久、陰液耗損:主證:形體消瘦,食欲不振,口渴喜飲、兩頰發(fā)紅,手足心熱,煩急好哭,夜眠不實,盜汗。舌紅少苔或有剝脫(地圖舌),脈細滑。
  治則:滋陰清熱、寧心安神。
  常用藥:生地、元參、花粉、石斛、陳皮、砂仁、茯苓、雞內(nèi)金。煩躁不安、夜眠不實:加鉤藤、珍珠母。
 、莞螣崞⑻摚褐髯C:消瘦納差,性急好哭,夜睡不安,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舊齒上方上腭黃色,脈細滑。
  治則:清肝健脾。常用藥:青黛、紫草、建曲、焦楂、丁香、砂仁。煩急好哭、夜睡不安:加鉤藤、珍珠母。
 、薹e滯日久、正氣耗損(疳癥):主證:長期食欲不振,時有腹瀉,形體消瘦,面色黃白無華,毛發(fā)枯槁,精神不振,煩急好哭,睡時露睛,或出現(xiàn)天吊(此時稱慢脾風)。舌淡少苔,脈細弱。
  治則:健脾益氣、調(diào)中和胃。
  方劑:人參啟脾丸加減;人參(先煎)、白術(shù)、山藥、蓮肉、炒谷麥芽、雞內(nèi)金、陳皮、竹葉、玉竹。
  二、預后
  一般明確病因,針對病因治療后,預后多良好。對伴有明顯營養(yǎng)不良患兒或頑固性精神厭食癥患兒,應(yīng)采用中西結(jié)合、綜合治療方法。

體驗心得換一個 >

發(fā)表心得

 
 
最新公告| 公司介紹 | 專家團隊 | 合作網(wǎng)站 | 企業(yè)郵箱 | 贛ICP備13007198號-1
江西中科健康體檢中心@版權(quán)所有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10202000308號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288號